Logo
男频 女频 APP下载

第8章 大嵩所城与金乡卫城的修筑

  • 作者:远星河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7-24 20:32
  • 字数:4339
  • +书架

到了洪武十七年正月,过了元宵节,汤和、周德兴与方鸣谦准备出发了。洪武皇帝在文华殿设宴为汤和、周德兴、方鸣谦践行。兵部尚书俞纶、吏部尚书余熂、户部尚书栗恕、郭桓、礼部尚书任昂、赵瑁、刑部尚书刘逵、王惠迪、工部尚书麦至德、左都御史詹徽、右都御史汤友恭等十多位朝廷大臣都被皇上叫来来参加践行宴会。

在宴会上,洪武皇帝嘱咐汤和与周德兴,到了沿海以后,要做好防御倭寇入侵的工作,同时要加紧抗倭城堡的修筑。洪武皇帝还建议由汤和主持浙江的抗倭工作,由周德兴主持福建的抗倭工作。

汤和与周德兴率领大军赶到浙江与福建,开始了各自的工作。汤和来到浙江宁波府,宁波知府李仲文与同知秦仲璋、通判冯仁生率领经历、知事、照磨、捡校、司狱等官员出南城门迎接。宁波府设宴为汤和接风,自不必说。

汤和知道自己的使命,顾不上休息,第二天就出发巡视。在宁波知府李仲文的带领下,一行人沿着硖石岭古道走,沿途勘察地形。硖石岭古道是连接大嵩滨海地区和鄞县东吴、五乡一带的古道。一行人到了方桥,宁波知府李仲文介绍说,方桥属于宁波奉化县管辖,县江、剡江、东江三江在这里汇集,水陆交通便利,地理位置相当重要。方桥水陆交通便利,它南接台温,北通宁绍,自古就是浙东的驿道所径。明代以前,这里有一小碶,俗称“常浦碶”,因年久失修,受河水长期冲击而塌,始建桥梁。当时名为“大仿桥”,是一座简易的木桥。洪武初年,卸木质平桥,改建石结构五洞环桥,起名“太平新桥”。方桥为下承式弓挂钢桁梁架结构,南北走向。全长25丈余,宽1丈8尺多。桥面铺以木板。

汤和一行人沿着方桥的毛洋沙滩海岸线走,过了剑门山峡,到达大嵩江边的大嵩地界。大嵩地处鄞州东南,象山港畔。这一带虽属丘陵地段,但是福泉山的望海峰耸立在白岩山和太白山中间,传说福泉山原有九十九峰,故用“嵩”字表示山之高大。凤凰山上全是松树林,于是人们又习惯地以谐音“大松”称这里为“大嵩”。大嵩有山,叫嵩山。此乃后人所取之名,其实本名叫凤凰山,又叫所后山。据传,三五明月之夜,有只巨大的凤凰驾着祥云落脚于此。

却说汤和一行人登上凤凰山顶,居高临下俯瞰大嵩海域,只见白茫茫海面与东海相连,远处隐约可见的舟山双屿群岛是倭寇活动的据点。从元代开始,骚扰宁波的倭寇正是由此登陆进入陆地进行抢掠的,都是因这里的地势十分险要,历来为浙东海防要塞。汤和高兴了,这不正是我要找的建城地址吗?

汤和决定在大嵩修筑第一座抗倭城堡。汤和与方鸣谦仔仔细细勘察了地形,方鸣谦画出城建草图。城依山而筑,根据城墙走势,确定炮台和烽火台的位置。为了加强对工程的领导,汤和任命了18位指挥官指挥工程指挥。18位工程指挥官是:沈奇巧、刘光晖、金雠猗、贲陟黍、石印子、韩昌祁、岑气馥、苏少山、戴重天、董莹砂、竺世昌、罗行教、史骧闳、胡钢耀、穆金龙、宋入门、倪骞祚、潘隆山。这些指挥官都是从定海卫指挥司调来的。

修筑所城的工程开始了,首先是修筑城墙。根据汤和与方鸣谦的要求,城墙用不规则的粗石垒造,中间用夯土,环筑于大嵩所周围。城墙高2丈1尺,墙基宽2丈2尺,厚1丈5尺。城墙依山势而建,高低起伏,犹如巨龙横卧。所城设有东、西、北三处城门。城门拱券形。有内门外门二道,由正规石板砌造。城墙四周筑有护城河,全城周围约五里。所城又立4扇圆拱石门,东、西、北各开双道城门,并有转角瓮城,南门以山为堡,设烽堠,外架吊桥,开水门一道,墙垒坚石,城堞数座。还修筑了合岙烽火台、炮台岗烽火台、横山烽火台、黄牛岭烽火台、火爬岭烽火台等处烽火台。这些烽火台都修筑在山顶,占据险要地形,与大嵩所城相呼应,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海防体系。

大嵩城沿着凤凰山绕山而筑。高高的城墙犹如巨龙横卧,雄伟逶迤。汤和奉命修筑抗倭城堡,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,踊跃出工出力,支持抗倭城堡的修筑。根据当地老百姓的意见,由民间集资,在所城周围还修筑了一系列附属建筑。

东城门上墩的关圣殿,西城水门桥墩的财神殿,寄托着人们对历代英雄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关公殿坐落在东门瓮城内山坡上,拾级而上,有戏台、大殿,只见殿中供奉着关公、周仓和关平三尊塑像。关公殿有副对联,写的是:

“风咸雨酸,任凭他手辣口甜,莫道人间无苦海;银白金黄,看见你眼红心黑,但愿头上有青天。”

当你看到财神殿内手持元宝、笑容可掬的财神爷时,虽无财运,也能使人感到心平气和。

北门吃水池旁的文昌阁,三间开面,虽非楼房,但屋面很高,四围飞檐,风格简约。

西城南面的三官堂,供奉着三官菩萨。所谓三官,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庙后的马王庙、仓侯祠,西门城口的土地祠,北门小校场的萧王祠,东街南首的溪隐寺,大嵩桥旁的江宁庙、玄静庵,大嵩岙的清华庵、甘露庵、太平庙,还有北门外的珠山寺、恤孤亭等,星罗棋布在大嵩的土地上。

随着所城规模的日臻完善,所城的居民也随之增多。城中居民已经达到1000余户,多为驻军武官的家属,所以姓氏颇多,但以张姓为大族,当时有“张半所”之称。其余有陈、汪、林、刘、尹、桑、邱、徐、紫、贾等姓。

由于姓氏的复杂,所以,大嵩城的祠堂也特别多。张氏宗祠有两处,分别建在城隍庙的东西两侧,称孝悌两房。十字街中有汪氏宗祠,北门街中有陈氏宗祠,西门街中段北侧有尹氏宗祠,西北面城墙脚下有刘氏宗祠,南门城下有林家宗祠,第九河北面有桑氏宗祠,东城门外有徐氏宗祠……与此同时,民生所需的各种店铺也应时开张。笔直的东、西、南、北街衢畅通了,按十八指挥姓氏命名的十八条里弄错落有致,七十二口水井夹架着街河、池河分布全城。民房鳞次栉比,街坊井然有序。这些建筑布局严谨,构思奇特,造型精巧,结构匀称,工艺精湛。其中的壁画、浮雕栩栩如生,楹联、石刻龙蛇走笔;风格各异的牌楼、石坊、亭台、碑刻等景观风物点缀有致,几乎把当时社会所传承的文化和崇尚的理念都陈列于此了。这些建筑既是石头书写的文化,又是石头书写的历史,它把大嵩这座所城的人文和军事融合达到了极致。

大嵩所城的规模虽然不能与宁波府城相比,更不能同国都南京的金陵府、北京的大都府相比,然而,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历时十余年,大嵩所城的规模已形成了“十庙九庵七十二井”的格局。位居所城中心的城隍庙,作为一种象征和标志,首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。城隍庙共有前后三进,大门外有一对旗杆和照壁。照壁和旗杆之间有个广场,约两亩有余,地面为石板铺就,是全所城居民逢年过节举行民间娱乐活动的场所。每每此时,江湖艺人便拉开场子,如变戏法、打街拳、耍猴子和卖唱的等粉墨登场。真是热闹极了。

每当曙光初照,大小校场上的练兵习武者云集在这里练兵习武,好不热闹!每当夜幕降临,一弯冷月高挂天上,你不要以为所城的夜晚安静,其实所城并未高枕无忧。只要海面上一有风吹草动,早已壁垒森严的所城,顷刻间便闪现出鼓角争鸣、烽火连天的壮观场面。就凭这气势,还有谁敢来冒犯?大嵩所城大有“一城当关,万将莫入”之势。若闻倭寇再来犯,夜点烽火日举旗。

大嵩所城屯兵千余,官兵们都是从全国各地征集、调遣而来。根据汤和制定的“寓兵于民”的海防体系,这些官兵有事则战,无事则耕,最终在此安家落户,生息繁衍。其中有徐、张两戍卒,原籍温州,于洪武二十七年自温州盘石卫宁村所调戍至大嵩所,与其他官兵一样在大嵩落脚生根,世代繁衍,逐渐成为城内望族。

汤和选定建造的大嵩所城和硖石岭工事非常牢固,对抗击倭寇入侵,保境安民功彪千秋。大嵩方桥百姓深知当没有汤和,也就没有大嵩人民的太平生活。为了纪念汤和的功德,大嵩人民为汤和立庙祭祀,在大嵩西城门旁修筑了“汤和祠”,祠堂里供奉着汤和的塑像。大嵩人民把汤和当做大嵩所城和万里海疆的保护神。

正当大嵩所城工程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,汤和却离开大嵩到其他地方策划修筑抗倭城堡了。汤和来到浙江苍南县江南垟平原地区的金舟乡,发现这里濒临东海湾,东海湾有深水良港,水陆交通便利,很适宜修筑抗倭城堡。

金舟乡古称瀛州,在三国时候,这里有周瑜训练水军的“横屿船屯”。唐朝末年,这里开始有“小金乡”的名称。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设置了金舟乡,隶属于平阳县。至于为什么叫金舟乡,有人说是金舟乡从海面浮起时,有沉船之骸附金银珠宝;有人认为是因为金舟乡南面有金字山和复船山,各取一字而得名。从涌泉寺的兴衰、黄泥岙的石马、石翁仲陪葬饰物及梅岭的摩崖石刻,可知唐末至宋期间这里已商贾云集,逐渐繁荣。金乡地域在三国时期隶属罗阳县,到了陈后主祯明年间,金乡北郊灵峰建有“金鳌寺”,俗名外寺,是金乡的最早寺院。据县志记载,唐咸通年间在灵峰建凌云寺。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的金乡梅峰涌泉寺和“四顾屏尼庵”,曾有过“一千和尚、八百尼姑”的鼎盛时期。可见金乡周围地势较高的地区在商、周至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时就陆续有人居住,至宋代已相当繁荣了。梅峰古道上的马相公摩崖石刻确凿地证明了那时有众多商贾过往。

北宋时,县以下置乡、都。从北宋末至南宋已经有了“金舟乡”的名称,它隶属于平阳县。

汤和经过多方考察,确定在这里择地修筑抗倭城堡。汤和了解到这里还没有设立卫所,于是着手建立起金乡卫,作为为浙南海防前哨,下辖蒲门、壮士、沙园3个所。在金舟乡修筑城堡,改称金乡卫。金乡卫统率平阳县所有的水陆关寨,南至蒲门、壮士千户所;北至沙园、宁村、海安千户所。

汤和在作过大量调查研究后,以州县收入及罪犯财产来充当建造城池的经费。同时,按“四丁抽一”的原则组织抗倭武装,征得壮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。他下令在金乡设大小储仓,划定金舟乡二十二都地,面积中心十里,北至河头。二月动工,限期三年。民间传说,汤和为了募集造城的银两,还特别拜会了当地乡绅,募得了近一半的造城银两。看着这位老官如此尽心尽力,当地百姓也出钱出力,终于在洪武二十年建成了大明金乡卫城。

金乡卫共设十一寨、十五堠。

十一寨为:庙后寨、屿门寨、巴艚寨、大岙寨、炎亭寨、大镬寨、小镬寨、石塘寨、石坪寨、大渔寨、小渔寨。

十五堠为:半塘堠、尖山堠、白崎堠、马迹堠、凤凰堠、猴头堠、上洋堠、毕湾堠、东冈堠、岭门堠、东山堠、蒙湾堠、兰头堠、巴艚山堠、奠山堠。

堠下还有许多墩。如大烟墩山烟墩,位于大渔镇小岙村墩山巅的烟墩,高约2丈一尺。从这里极目海天,颇为壮观。

金乡卫城墙南北长980步,东西宽900步,周长9里30步,计1420余丈,墙高1丈9尺,趾厚2丈,堞1650口,窝铺43座。有城门四座,东迎旭门;南靖海门;西来爽门;北望京门。各设城楼。有四座水门。城体结构用不规则条石垒迭,内夯黄土和砾石。城墙外有9丈到15丈宽的护城河围绕。城内小河通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。护城河上有吊桥。卫城内卫厅前面有广济大仓和小仓,共有仓房二十余间,用以收支卫所俸粮。卫厅在狮山上,设有了望台,既远眺海防,又近仓房。仓前仓后还设土地庙,意为土地公公保佑仓储大事,平安无恙。

扫码下载APP

第一卷 明朝前期的抗倭

  • 绿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下载APP